- NEWS最新消息
- 植牙常識
NEWS最新消息
2024/08/02
📖 許永九博士的上顎竇人工植牙微創手術指引 (1):許氏上顎竇CMI固定分類
.jpg)
在上顎竇植牙手術中,如何在不同骨量與密度的條件下選擇合適的固定方式,是提升手術成功率的關鍵。 許永九博士提出的「許氏上顎竇CMI固定分類」將上顎竇植牙的固定方式劃分為四種類型,為臨床醫師提供了精確的操作指南。
許氏上顎竇CMI固定分類

I類CMI固定(Class I CMI Fixation)
- 特徵:植體固定於剩餘骨組織中,不穿透上顎竇底皮質骨。
- 適用條件:剩餘骨高度充足(>7mm),且骨質良好(D3或更高)。
- 優勢:不需進行上顎竇增高術(sinus lifting),手術風險低,初期穩定度良好。
II類CMI固定(Class II CMI Fixation)
- 特徵:植體根尖穿透上顎竇底皮質骨,但不進行骨移植(bone grafting)。
- 適用條件:剩餘骨高度為6~12mm,骨密度較低(D333或D444)。
- 技術亮點:利用自擠壓技術(self-compaction technique),在植體根尖與竇底皮質骨形成穩固接觸,提供20~40Ncm的初期穩定度。
III類CM/C固定(Class III CM/C Fixation)
- 特徵:剩餘骨高度為3~7mm,通過齒槽嵴頂進入(crestal approach)進行上顎竇增高術,抬起竇底黏膜並植入骨移植材料。
- 適用條件:骨量不足但竇底黏膜完整,適合單顆植體的操作。
- 技術要點:預備孔洞需大於II類固定,植體的中段固定於竇底皮質骨。
IV類CM/C固定(Class IV CM/C Fixation)
- 特徵:剩餘骨高度小於3mm,通過上顎竇外側壁進行上顎竇增高術(lateral approach),開窗補骨並植入植體。
- 適用條件:適合多顆植體的大範圍補骨病例或齒槽嵴頂進入失敗的患者。
- 臨床優勢:可在極低骨量條件下提供穩定的植體支持,適用於多顆植體的複雜病例。
技術亮點與優勢
- 提升初期穩定度:
無論剩餘骨高度或密度如何,通過不同固定方式均可實現20~40Ncm的初期穩定度,是即刻承載的重要基礎。
- 適應多樣解剖條件:
根據骨量與骨密度的不同,選擇齒槽嵴頂或側壁進入,靈活應對多種臨床挑戰。
- 減少治療週期:
初期穩定度的提升使得一階段手術(one-stage surgery)或即刻負載(immediate loading)成為可能,顯著縮短治療時間。
想了解許永九博士的上顎竇人工植牙微創手術 :上顎竇人工植牙微創手術指引
想了解更多紐白特產品 : https://www.neobiotech.com.tw/
或有任何產品問題, 歡迎諮詢私訊或加入官方LINE➡️@neobiotech ⬅️